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心怀国之大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党外人士赴冀考察学习活动

【来源:党委统战部 | 发布日期:2024-04-03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党委统战部组织学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人士20余人于2024329日至331日前往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正定县和雄安新区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参观南海山村中央外事学校旧址,忆峥嵘岁月

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南海山村的中央外事学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国际友人柯鲁克、伊莎白、马海德等都曾在这里任教。


在中央外事学校展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映入眼帘,村支书讲述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大家对北外的红色基因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大家表示,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培养更多“三有”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


走访塔元庄村,看乡村振兴

塔元庄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的联系村,离开正定后,总书记仍然十分关心塔元庄村的发展,先后两次来到村里考察调研。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塔元庄村已从“有女不嫁塔元庄”的贫困村变成“产业兴、村民富、景色美”的幸福村。


大家参观了村史馆和党建文化长廊,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解放思想、自我革新的勇气胸怀,“抓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以及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为民情怀;深切感受了塔元庄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参观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明国家大事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7年来,雄安新区坚持地下、地上、云上“三座城”同步推进。蜘蛛网式线缆不见踪迹,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给水等配套设施,全部安装在地下管廊。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杆路灯,都在数字城市中一一对应。

大家先后到雄安新区规划馆、市民服务中心、容东片区和白洋淀进行参观学习,饱览了这座“未来之城”的初现雄姿,感叹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韬伟略和非凡站位,并对正在拔节而起的雄安新区未来发展寄予无限希望。在白洋淀,大家看到“华北明珠”河绿水清的秀美图景,感受到雄安新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奋进力量。北外党外人士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担当作为,不懈奋斗,回答好“强国建设,北外何为”这一新时代命题。